26 JUN 2025 張倍齊律師
在錯綜複雜的法律世界裡,許多名詞與角色常讓人感到困惑。「檢察官」和「法官」便是其中最常被提及,卻也最容易被混淆的兩個角色。許多民眾踏入地檢署或法院時,看到身著法袍的法律人,往往難以分辨其職責,但事實上,檢察官與法官所扮演的角色、擁有的權力以及他們在法律程序中所追求的目標,都有著天壤之別。
法律體系的運作仰賴眾多專業人士的參與,而在刑事案件中,檢察官與法官無疑是推動程序進展的兩位核心人物。他們的決定與行動,深刻影響著案件的走向與結果。許多人可能會因為電影、戲劇的印象,或是單純因為兩者都身著相似的法袍,而誤以為他們的功能大同小異。然而,這種「法袍的困惑」正是理解法律程序的第一道障礙。若未能清晰區分兩者的職能,不僅會在面對法律問題時感到迷茫,更可能因為錯誤的認知而做出不利於己的判斷或行動。例如,在不對的時機向不對的對象陳述案情,或是對其權力範圍產生誤解,都可能導致溝通失效,甚至錯失保障自身權益的良機。因此,正確理解檢察官與法官的角色,是每位公民都應具備的基本法律素養。
了解檢察官負責偵查與起訴犯罪,而法官負責中立審判,能幫助您預期在案件的不同階段可能會遇到何種情況。例如,在偵查階段,檢察官的訊問重點可能與法庭上法官的提問方向有所不同。知曉誰在何時擁有何種權力,能讓您更有效地應對,並判斷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當您明白檢察官的調查行動或法官的審理程序如何牽動您的權利時,就能更主動地為自己發聲,或委由律師提出有力的主張。這種知識上的賦權,是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的第一道防線。缺乏對這些基本角色的認知,就如同在迷霧中航行,難以辨別方向,也無法有效保護自己。
檢察官在刑事司法體系中扮演著極其活躍且關鍵的角色。他們不僅是犯罪的追訴者,也是偵查程序的啟動者與主導者之一。
檢察官是代表國家行使追訴權的法律專業人員。在刑事案件中,他們並非單純為被害人代理告發,而是站在國家與社會公益的立場,對犯罪行為進行追查與訴追。雖然客觀上,檢察官的行動有助於被害人伸張正義,但其根本職責是維護法治社會的整體利益。
(一) 主要職責
1. 偵查犯罪
當刑事案件發生,或有犯罪嫌疑時,檢察官便會啟動或指揮偵查程序。這包括指揮司法警察(如警察、調查局人員等)蒐集證據,例如調閱監視錄影、查閱文件、搜索扣押,以及訊問證人、鑑定人等。檢察官也會親自訊問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以釐清案情。對於許多初次接觸司法系統的人而言,檢察官的偵查階段往往是他們最先直接面對的法律程序。這個階段的發展,對於案件後續是否進入法院審理,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檢察官在此階段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他們根據偵查結果判斷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犯罪指控,從而決定是否將案件送入下一階段。
2. 提起公訴
經過縝密的偵查,若檢察官判斷犯罪嫌疑重大,且握有足以說服法院的證據時,便會向法院「提起公訴」,也就是俗稱的「起訴」。這意味著案件將正式從檢察署移轉至法院,由法官進行審理。檢察官的起訴書中會詳細載明被告的犯罪事實、所犯法條以及相關證據。這個起訴的動作,是啟動法庭審判程序的關鍵一步。
3. 法庭上的舉證與論告
案件進入法院審理後,檢察官的角色轉變為法庭上的「控方」。他們必須在法官面前,將偵查階段所蒐集到的所有證據(人證、物證、書證等)一一呈現,並透過詰問證人、進行法律論辯等方式,努力說服法官相信被告確實構成犯罪。檢察官在法庭上的表現,直接關係到國家追訴犯罪的成敗。他們所肩負的證明責任,是確保有罪之人受到應有制裁,無辜之人不受冤枉的重要機制。
一般民眾與檢察官的互動,通常發生在以下幾種情境:
無論是以何種身分,在檢察官面前的陳述都應謹慎且誠實。檢察署在審判前的階段,是資訊匯集與案件走向的決策中心,許多關鍵的判斷(例如是否起訴、以何罪名起訴、是否聲請羈押等)都在此階段形成。因此,在與檢察官互動的初期階段,尤其是身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就應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協助,以保障自身權益。
相較於檢察官的主動追訴,法官則扮演著中立、客觀的裁判者角色,負責在法庭上聽取控辯雙方的陳述與證據,並依據法律做出最終的判決。
法官的核心職責是確保整個審判過程的公平與公正。他們如同球賽中的裁判,不偏袒任何一方,嚴格依照法律程序主持訴訟,並基於呈現的證據和法律規定來判斷是非。
(一) 主要職責
1. 指揮訴訟程序
法官是法庭的指揮者。從開庭、證據調查、言詞辯論到宣判,整個訴訟流程都在法官的主導下進行。法官有權決定證據是否可以被採納(證據能力)、律師或檢察官的發言是否超出範圍、是否准許特定的訴訟行為(如傳喚證人、進行鑑定等),並負責維持法庭的秩序。
2. 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
在聽取檢察官的指控、被告(及其辯護律師)的答辯,並審閱雙方所提出的所有證據後,法官(在某些採行陪審團或國民法官制度的案件中,則與陪審員或國民法官共同)需要判斷客觀事實的真相為何。接著,法官會將認定的事實,套用到相應的法律條文上,最終做出有罪或無罪(刑事案件)或勝訴敗訴(民事案件)的判斷。
3. 作出判決或裁定
審判程序的最終環節,便是由法官宣示判決(對案件實體問題的最終決定)或裁定(對程序性事項的決定)。在刑事案件中,若判決有罪,法官還需依法量刑;在民事案件中,則可能涉及損害賠償金額的裁量或特定行為的履行。法官的判決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對各方當事人均產生影響。
在法庭上面對法官時,應保持莊重與尊重。通常以「庭上」稱呼法官。回答法官的提問時,應清晰、直接且誠實。法官關注的是案件事實與法律爭點,過多的情緒性發言或與案情無關的陳述,通常無助於案件的釐清。理解並遵守這些規範,不僅是對司法程序的尊重,也有助於您更有效地在法官面前表達自己的主張。您的律師會在這方面提供專業的指引。
清楚理解檢察官與法官的角色分工及其職權,對於任何可能接觸到法律程序的人士而言,都具有實質的幫助。這份理解能讓您在面對司法程序時,不再感到全然的陌生與無助。您會更明白在案件的不同階段,是由誰主導、其考量的重點為何,以及您的權利可能在哪些環節受到影響。例如,當您了解檢察官在偵查階段扮演關鍵角色時,便會意識到在此階段尋求律師協助的重要性,或許能爭取更有利的結果,甚至避免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反之,若對這些角色一無所知,便可能錯失維護自身權益的黃金時機。
法律程序充滿了專業性與不確定性,尤其在涉及檢察官的偵查或法官的審判時,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案件結果產生深遠影響。理解檢察官與法官的差異,是您踏出保障自身權益的第一步;而當您真正需要面對這些法律程序時,尋求一位經驗豐富、能為您分析案情並提供專業指引的律師,則是至關重要的下一步。
亮遠法律事務所的張倍齊律師,長期深耕於各類刑事及民事案件,對於檢察官的偵查實務與法院的審判流程均有深入的掌握。若您或您的親友不幸捲入法律糾紛,或對於自身案件的後續發展感到困惑,我們都非常樂意傾聽您的情況,並提供最專業的法律諮詢與協助,共同捍衛您的權益。及早諮詢,才能為您的案件爭取最佳的處理空間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