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的迷思:事實說得越完整、證據給得越多,勝算就越高嗎?

04 JUL 2025 張倍齊律師

壹、打官司的迷思:事實說得越完整、證據給得越多,勝算就越高嗎?

許多人在面臨訴訟時,心中常抱持一個直觀的想法:「我只要把所有知道的事實都告訴法官,把所有手上的證據都交出去,讓法院看見事情的全貌,就能贏得官司。」這個想法聽起來合情合理,畢竟誠實是上策。然而,在真實的法庭攻防中,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觀念,卻可能是一個導致敗訴的危險迷思。

訴訟,從來不只是一場「比誰說得比較多、證據比較厚」的競賽。它更像一場精密的策略佈局。一位專業律師的價值,不僅在於法律知識的闡述,更在於如何將客戶提供的資訊,轉化為最有力的訴訟武器。本文將為您揭示,為何在法庭上,「什麼都說」不等於「穩操勝券」,以及訴訟致勝的真正關鍵,往往藏在「如何說」與「何時說」的專業判斷之中。

貳、對律師坦誠,是成功的第一步:為何您的律師需要知道所有事?

在討論法庭策略之前,我們必須先建立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在與您委任的律師溝通時,「事實越完整越好,證據越多越好」這句話是絕對成立的。對法院的呈現需要策略,但對您自己的律師,則必須是完全的坦誠。

一、把律師當成您的專屬醫師:隱瞞案情如同隱瞞病情

尋求律師協助,就像是生病了要找醫師開刀。您不會對主治醫師隱瞞部分的症狀或過往病史,因為您知道,任何一點隱瞞,都可能導致醫師誤判,進而影響手術的成敗,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同樣的道理,律師就是您在訴訟中的「專屬醫師」。許多當事人可能因為某些事實牽涉家族糾紛、個人隱私,或自認「不光彩」而感到難為情(台語俗稱「拍謝」),選擇性地對律師陳述。然而,您認為不重要、或羞於啟齒的細節,往往可能成為對手攻擊的破口。試想,律師在為您精心準備好攻擊策略後,卻在法庭上被對方律師突然拋出一個您從未提及的關鍵證據,這種「法庭突襲」不僅讓您的律師措手不及,更可能瞬間瓦解我方的整個訴訟佈局,嚴重影響法官的心證與案件的勝敗。

因此,對律師完全的坦誠,是建立有效訴訟策略的第一步,也是保護您自身權益最根本的基礎。

二、完整的事實與證據:律師擘劃策略的基礎原料

律師的工作並非魔法,而是一門專業的分析與規劃。您所提供的完整事實與證據,就是律師執行這門專業時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有了這些原料,律師才能為您進行以下關鍵的準備工作:

1.    評估全局:全面了解案件的優勢與劣勢,預測對手可能提出的主張與抗辯,從而進行務實的沙盤推演。

2.    發掘所有可能性:從看似雜亂的資訊中,找出所有對我方有利的法律請求權基礎(例如,究竟該主張「返還借款」還是「不當得利」?),並選擇勝率最高的方案。

3.    準備防禦工事:提前預知我方的弱點,並構思好應對策略,避免在開庭時才被動回應。

簡單來說,您給律師的資訊越全面,律師能為您「雕塑」出的訴訟方案就越精良,能為您「劃定」的戰場就越有利。

參、訴訟的藝術:為何律師不把所有底牌一次亮給法院?

當律師從您手中接收了所有「原料」後,接下來的步驟就進入了訴訟的藝術層面——策略性的篩選、剪裁與呈現。這時,「事實越完整越好,證據越多越好」的原則就不再適用。

一、法庭攻防,是精準的乒乓賽,不是混亂的資料堆

訴訟的過程,法律上稱為「攻擊防禦」(工房),它就像一場節奏分明的乒乓球賽。我方打出一顆球(提出主張與證據),對方再回擊(提出答辯與反證),雙方一來一往,在法官面前呈現爭點。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以為律師寫的書狀越厚、引用的法條越多,就代表越盡責。因此,有些當事人看到自己的律師只提交了幾頁簡潔的書狀,而對方的書狀卻是洋洋灑灑數十頁,便開始焦慮。事實上,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會避免在一開始就進行「資料堆砌」,將所有事實與證據不加篩選地全部丟給法院。

這種做法至少有兩個壞處:第一,它可能模糊焦點,讓法官在龐雜的資訊中難以快速掌握我方想訴求的核心;第二,它過早地暴露了我方所有的底牌與策略,讓對手可以好整以暇地針對我方的每一步擬定反制策略。有時,一份精煉的兩三頁書狀,其攻擊力道遠勝過一份雜亂無章的六十頁報告。等待對方的回應後,再針對其答辯提出進一步的反駁,這才是訴訟攻防應有的節奏。

二、律師的專業價值:為您「劃定戰場」與「雕塑事實」

律師在訴訟中最核心的價值,體現在兩項高度專業的能力上:「劃定戰場」與「雕塑事實」。

1.    劃定戰場:身為原告(主動提告的一方),律師擁有決定「戰場」的權力。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選擇對我方最有利的戰鬥場域。例如,同一筆金錢交付,我們可以選擇用「返還借款」來告,也可以用「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來告。不同的戰場,其舉證責任的分配、法律要件的構成都截然不同。一個漂亮的戰場劃定,能迫使被告必須在我們設定的有利規則下進行防禦,從一開始就掌握訴訟的主導權。

2.    雕塑事實:律師如同藝術家,會將您提供的原始、有時甚至混亂矛盾的事實,經過專業的篩選、整理與詮釋,將其「雕塑」成一個清晰、簡明且具有說服力的故事版本。這個「雕塑」過程並非捏造或欺騙,而是策略性的「強調」與「弱化」。將有利的事實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以最精準的法律語言呈現;將相對不利、或與核心訴求無關的細節,以較委婉或次要的方式帶過。最終的成品,是一個能讓法官快速理解、產生共鳴,並願意做出我方勝訴判決的「作品」。

三、 「原告開啟訴訟,被告決定終局」的深層意涵

法律實務界有句名言:「訴訟的開啟由原告決定,訴訟的終結由被告決定。」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訴訟的權力動態。

理解這一點,能幫助您建立合理的預期。身為原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律師的協助下,將戰場劃定得盡善盡美,讓對方難以防禦。同時也要明白,訴訟的進程並非完全由我方掌控,對手的策略同樣會影響案件的走向。

肆、結論:策略先行,選擇對您最有利的致勝方案

回到最初的問題:打官司時,事實說得越完整、證據給得越多,勝算就越高嗎?

答案是階段性的。在「面對您的律師」時,答案是「是」,您需要毫無保留地提供一切資訊。但在「面對法院與對手」時,答案則是否定的。真正的勝負關鍵,不在於資訊的「量」,而在於呈現的「質」與「策略」。

一場官司的成敗,往往在遞出第一份書狀前就已決定大半。律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在起訴前就為您規劃好最有利的戰場、思考好攻防的劇本,並將您的故事雕塑成最能打動法官的版本。與其將一艘滿是漏洞的大船開上法庭,在訴訟中疲於奔命地到處補漏,不如一開始就打造一艘精實、堅固、目標明確的快艇,精準地航向勝訴的終點。

選擇一位律師,不只是選擇一位法庭上的辯護者,更是選擇一位能為您擘劃全局的軍師與策略家。唯有策略先行,才能在複雜的法律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
FB臉書粉專SpotifyApple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