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會取代法官律師嗎?法律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01 JUL 2025 張倍齊律師

壹、前言:AI浪潮下的法律產業省思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一日千里,特別是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問世,其驚人的學習與生成能力,不僅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討論,也讓許多專業領域開始省思自身的未來。這股浪潮同樣席捲了法律界,一個核心問題油然而生:「AI會取代法官和律師嗎?」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牽動著整個法律產業的危機與轉機。本文將深入探討此議題,分享我身為執業律師的觀察與見解。

一、科技進步與產業變革:從馬車到汽車的啟示

要理解AI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借鏡歷史。在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馬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而衍生出馬車夫、養馬人、獸醫等職業。當汽車被發明並普及後,這些職業看似消失了,實則是進行了一場深刻的「產業升級」。馬車夫轉型為計程車司機,養馬人變成了汽車保養廠技師與加油站員工,洗馬的工作則由自動洗車機代勞。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科技的進步並非消滅人類的根本需求(例如「移動」的需求),而是改變了滿足需求的方法與所需技能。更重要的是,汽車的出現不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也徹底改善了城市環境——過去馬路上隨處可見的馬糞與髒亂不復存在。這層意義對應到法律界,AI的價值不僅在於取代某些單一工作,更在於它有潛力「清理」法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低效率、高成本與資訊不對等等沉痾,讓司法資源的運用更潔淨、更有效率。

(一) 法律界科技化的演進:從紙本到數位

事實上,法律界早已在科技的推動下持續變革。回想十幾年前我剛執業時,律師若要了解對造的主張與法院的辦案進度,必須親自到法院的「閱卷室」,花費數小時甚至一整天影印厚重的卷宗。這項工作不僅耗時費力,對律師及助理而言都是巨大的時間成本。

1. 數位化帶來的效率提升

如今,這樣的光景已不多見。法院已將絕大多數的案件卷證掃描成PDF電子檔,律師只需線上聲請、繳納低廉的費用,即可下載完整的電子卷證。這不僅節省了紙張與影印費用,更將律師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樣的變革也發生在法學研究上,過去律師們需翻閱厚重的「判例彙編」尋找案例,現在透過法學電子資料庫,只要輸入關鍵字,幾秒內就能找到相關判決。

這個演進過程揭示了一個清晰的軌跡:法律科技的發展,先是解決了「體力與後勤」的自動化(如影印轉為下載),接著是「初階認知工作」的強化(如人工翻找轉為資料庫檢索)。而AI的出現,正是這個軌跡的延伸,它將進一步輔助更高階的認知工作,例如法律文書的草擬與複雜資訊的分析。

二、AI難以取代法官與律師的核心價值

儘管科技不斷進步,但我認為AI在可預見的未來,仍難以完全取代法官與律師。原因在於,這兩個職業的核心價值,根植於處理「人的問題」與「價值的判斷」,而這正是機器的短處。

(一) 法官的核心價值:認定事實與價值判斷

法官的核心工作是「認事用法」,也就是認定事實真相,並適用法律做出評價。這絕非將案情輸入、法條套入即可得出答案的機械式流程。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官,其價值體現在他能在價值衝突的兩難情境中,做出符合社會期待與公平正義的判斷。

例如,一個棘手的監護權案件:父親經濟條件優渥但工作繁忙、無暇陪伴;母親雖經濟較弱,但有娘家作為強大後盾、能給予孩子更多關懷。兩個孩子一個想跟爸爸,一個想跟媽媽,但兄弟倆又希望能一起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判決才能真正符合「子女最佳利益」?這類判斷充滿了人性的複雜與情感的糾葛,需要的是法官的人生閱歷、同理心與智慧,而非冰冷的數據運算。我們很難想像,也難以接受一個影響孩子一生的決定,是由AI演算法作出的。

(二) 律師的核心價值:風險分析與溝通協商

同樣地,律師的價值也不在於背誦法條,而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風險分析與策略規劃」。律師如同訴訟這座陌生山林中的「嚮導」,不僅要指引方向,更要理解當事人的目標與恐懼,並在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

AI可以回答問題,但前提是你必須先提出「精準的問題」。然而,多數當事人在焦慮與困惑中,往往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處境與需求。律師的工作正是從這些混亂的資訊中,診斷出真正的法律爭點,並規劃出最有利的訴訟策略。這種涉及深度溝通、同理心、策略思考與談判協商的能力,是AI目前無法企及的。法律工作的核心,正是處理這種充滿「模糊性」與「人性衝突」的場景,而這正是人類智慧的用武之地。

三、AI在法律領域的輔助角色與未來趨勢

雖然AI無法成為審判者或策略家,但它絕對能成為法律專業人士最強大的「輔助工具」。

(一) AI在文件生成與資料檢索上的應用

對法官與律師而言,最耗費心力的工作之一,就是撰寫判決書與訴訟書狀。未來,AI在「文件生成」上將扮演關鍵角色。它可以根據案件資訊,快速生成存證信函、契約、甚至判決書與書狀的初稿,再由法官或律師進行專業的修改與定稿。這能將法律人從繁重的寫作工作中解放出來,把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更具價值的案件分析、策略思考與開庭溝通上。

(二) 法律專業的轉型與AI共處

因此,我們面臨的未來,是「人機協作」的新模式。律師與法官不會被AI取代,但「不會使用AI的律師與法官」,很可能會被「善用AI的同行」所取代。這就像在今日,我們很難想像一位不會使用電腦或法學資料庫的律師能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學習駕馭AI,將其視為自身能力的延伸,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四、結語

總結來說,AI的發展對法律產業而言,是挑戰也是巨大的轉機。它將推動法律服務的型態更加科技化、效率化,但訴訟與審判的核心,終究是以「人」為主體。AI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能協助我們處理重複性、結構性的工作,但真正涉及價值權衡、情感理解與策略判斷的任務,仍需仰賴人類的智慧與經驗。對於法律人而言,我們不必為此感到焦慮,而應積極擁抱變革,學習與AI共處,將其化為提升專業能力的利器,共同為當事人創造更優質、更有效率的法律服務。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
FB臉書粉專SpotifyApple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