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UL 2025 張倍齊律師
多數人一生中可能只會有一、兩次機會接觸到官司,甚至完全沒有。這當然是好事,因為訴訟往往伴隨著壓力與煩惱。然而,一旦需要尋求法律協助,您是否曾好奇,走進一間律師事務所,裡面的律師們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合作的呢?
了解律師事務所的經營型態,不僅能幫助您理解您所委託的律師或團隊,更能讓您清楚知道,您建立信賴關係的對象究竟是誰,這對於案件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基本觀念:律師事務所的本質與一般商業上的「公司」不同。
公司,如「股份有限公司」,其核心是「資本」的集合,由公司作為法人對外獨立承擔權利與義務。然而,律師事務所的基礎則是「人」,也就是具備專業資格的律師們的集合體。這種以「人」為本的特性,決定了事務所的營運模式與責任歸屬。
根據我國《律師法》的規定,律師事務所主要有以下三種常見的型態: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獨資事務所是由一位律師(我們通常稱之為「主持律師」或「所長」)單獨出資設立。
(一) 特色: 事務所的所有盈虧,包含聘僱受僱律師、法務助理的薪資、辦公室租金等所有開銷,都由這位主持律師一人承擔。當然,所有的利潤也歸他所有。
(二) 觀察點: 在獨資事務所,主持律師通常就是案件的核心。您委託的案件,有很高的機率是由所長親自處理或在他緊密的監督下完成。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權責分明,您溝通的對象非常明確。
「合署」是指兩位以上的律師,為了節省成本、共享資源而共同使用一個辦公空間。
(一) 特色: 合署律師們會共同分攤辦公室租金、水電費、影印機、紙張等行政開銷,有時也會合聘一位助理來處理共同的行政事務。然而,最關鍵的一點是:每位律師的業務是完全獨立的。
(二) 法律關係: A律師、B律師、C律師雖然在同一個屋簷下辦公,但他們各自接案、各自對自己的當事人負責,也各自承擔案件的盈虧與風險。彼此之間在業務上沒有必然的合作關係,更不負連帶責任。
(三) 觀察點: 如果您委託的是合署律師中的一位,要清楚認知到,您的委任對象僅是「這位律師個人」,而非整個事務所的其他律師。
「合夥」是最接近「團隊」概念的經營模式,由兩位以上的律師共同出資、共享利潤,也共同承擔事務所的營運風險與業務責任。
(一) 特色: 合夥人(Partner)們會依照約定的出資比例或貢獻度來分配盈餘。許多合夥所內部會有資深合夥人(Senior Partner)與初級合夥人(Junior Partner)之分,權責與分潤比例也各不相同。
(二) 法律關係: 根據《律師法》規定,合夥律師在執行業務時,原則上要負「連帶責任」。這意味著,事務所的服務品質是由整個合夥團隊共同背書的。您在招牌上看到的「聯合法律事務所」,就是合夥型態。
(三) 觀察點: 委託合夥事務所,您信賴的可能不僅是一位律師,而是整個事務所建立起來的品牌與團隊戰力。
(註:《律師法》中還有第四種「法人律師事務所」,但因相關配套尚不完備,實務上極為罕見,此處暫不贅述。)
了解事務所的型態後,更核心的問題是:這跟我的案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重大。因為法律服務的本質,並非一個有形的商品,如一支手機或一棟房子,可以眼見為憑。您之所以願意支付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律師費,是基於對律師專業能力的「信賴」。
您信賴他能為您分析利弊、信賴他能在法庭上為您據理力爭、信賴他會保守您的秘密。整個律師行業的運作,都建立在這份無形的信賴之上。
不只當事人需要信賴律師,律師也同樣需要信賴當事人。如果當事人在會議中說A版本,開庭時卻說出B版本,會讓律師的辯護策略瞬間崩盤,甚至損及律師在法庭上的可信度。
因此,所有律師倫理規範的設計,無論是「利益衝突迴避」(例如,不能同時接受互告的兩位被告委任)或是「保密義務」,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這份得來不易的信賴關係。
當您走進一間有數十位律師的大型合夥事務所,被所長的個人魅力與經驗所吸引,進而決定委任。此時,您必須釐清一個關鍵問題:
1. 實際承辦案件的人是誰?
許多具規模的事務所,所長或資深合夥人的角色更像一位「總教練」,負責分析案情、指導策略、監督品質,但不一定會親自撰寫書狀或每一庭都到場。實際執行者可能是事務所內其他優秀的受僱律師。
2. 這件事沒有對錯,但需要溝通
有些當事人可以接受團隊服務的模式,相信「總教練」的經驗能帶領團隊打出好成績;但也有當事人會認為:「我就是信賴你才來的,為什麼出庭的不是你?」
這就像我們去看病,有的人堅持要找累積數千次手術經驗的老牌主任親自動刀;有的人則更相信,由主任監督、精力充沛的年輕主治醫師來執刀,或許穩定性更高。這兩種選擇沒有絕對的好壞,重點在於您的期待是什麼。
在委任前,您可以也應該弄清楚以下幾點:
(一) 釐清委任對象: 簽署委任契約時,看清楚受任人是「A律師個人」,還是「XX聯合法律事務所」。這決定了未來責任的歸屬。
(二) 詢問承辦模式: 不妨直接或委婉地詢問:「想了解一下,我的案件未來主要是由哪位律師負責?主要的對口會是誰?」專業的律師或事務所,都會很樂意向您說明他們的分工模式。
(三) 匹配費用與期待: 一般來說,如果您堅持指定特定大律師「全程親辦」,費用自然會反映在報價上。相對地,若由團隊協力處理,或許能在費用與專業品質之間取得一個理想的平衡點。
選擇律師,就像選擇一位重要的事業夥伴。在做出決定前,多花一點時間了解對方,絕對是值得的投資。弄清楚事務所的營運型態,誠實地與律師溝通您的期待,才能建立起穩固的信賴基礎,讓律師成為您最安心的「法律護身符」。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