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JUL 2025 張倍齊律師
「訴訟是英雄比氣長」,這句話精準道出了許多當事人的心聲。當您身陷法律糾紛,無論是關於身家財產的爭執,或是婚姻關係的變動,心中難免充滿壓力與不確定感。只要法院的判決一日未定,案件就如同懸在半空中的石頭,讓人寢食難安。許多人都會趁著年節假期,法院與地檢署等公家機關休假時,暫時從訴訟的壓力中喘口氣,這也正反映了訴訟過程的漫長與煎熬。
踏上訴訟這條路,就像是參加一場不知終點在何方的馬拉松。您需要的,不僅是為您爭取權益的法律鬥士,更是一位能理解您內心焦慮、陪伴您跑完全程的嚮導。本文將帶您深入理解,為何官司總是曠日廢時?並提供您面對這場耐力賽應有的心理準備,幫助您調整心態,用最穩健的步伐,走完這條英雄之路。
許多人常抱怨法院效率不彰,甚至誤解法官、檢察官是否「吃案」,但事實並非如此。訴訟程序的「慢」,根源於一個核心價值——「程序正義」。為了確保判決的公正與權威性,法院必須給予訴訟中每一方平等的機會,充分陳述主張、提出證據。這種對公平的堅持,正是造成時間成本的根本原因。
為了管理案件進度,各級法院內部訂有「辦案期限管考要點」,這可以視為法院對法官的內部期許,但並非法律強制規定,更不代表您案件的實際審理時間。
法院審級 (Court Level) | 法院內部管制之辦案期限 (Internal Case Processing Time Limit) | 備註 (Notes) |
---|---|---|
地方法院 (第一審) | 一年四個月 | 此為法院內部管考目標,並非案件審理的絕對時間。複雜案件可能遠超過此期限。 |
高等法院 (第二審) | 二年 | |
最高法院 (第三審) | 一年 | |
總計 | 四年四個月 | 一個案件若完整經歷三級審判,僅依內部管考期限計算,就可能超過四年。實際時間常因案情而異。 |
從上表可見,一個案件若完整經歷三級三審,光是依照內部管考期限,就可能長達四年四個月。更何況,許多複雜案件在一審就耗時兩、三年也時有所聞。因此,這份數據提醒我們,必須對訴訟的長期性有務實的認知。
程序正義的具體實踐,體現在許多耗時的環節上。法院必須確保「通知到每一個當事人」,並給予他們「表示意見」的機會。這意味著大量的書狀往返與開庭審理。
您可以將這段等待時間,視為為了換取一個合法、有效、能徹底解決紛爭的判決,所必須支付的「程序公平稅」。法院必須窮盡一切可能的方式通知所有相關人,讓他們在法律上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如果草率地跳過這些程序,即使做出判決,也可能因為程序瑕疵而被上級審法院廢棄,屆時一切又要重來,反而更加浪費時間。因此,這種看似緩慢的過程,是確保最終判決穩固有效的必要投資。
除了程序正義的普遍性原則,某些案件類型因其內在的複雜性,注定會是一場更漫長的戰役。法律上的複雜,會直接轉化為程序上的繁瑣,最終延伸為當事人情感上的長期煎熬。以下我們透過三種常見的案件類型,具體說明時間究竟花在哪裡。
土地或房產的繼承,是訴訟耗時的典型代表。想像一塊從阿公那一代傳下來的土地,第一代由五位子女共同繼承,大家相安無事。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繼承人數可能輕易地從五人變成數十人。平時無人聞問,一旦土地因都市計畫、建商開發而價值飛升時,問題就浮現了。
此時,若有人想處理這塊土地,就必須提起「分割共有物」訴訟。在法律上,所有共有人都必須被納入訴訟,成為原告或被告。法院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出並合法通知這數十位、甚至上百位的共有人。他們可能散居國內外,有些甚至早已失聯。法院必須耗費大量時間清查戶籍、確認繼承系統表,並透過外交途徑進行海外送達。光是這個「找人與通知」的程序,耗費半年到一年以上都屬正常。這也是為何您有時會在法庭外,聽到書記官點名「王一、王二...王二十幾」的場景,這往往就是一場複雜的共有物分割訴訟。
離婚訴訟絕非僅僅是「離或不離」這麼簡單,它是一系列「人」與「錢」的複雜組合題。
關於「人」的議題:
關於「錢」的議題:
一個離婚案件,從調解開始,若調解不成進入訴訟,雙方就上述議題進行書狀攻防、開庭辯論、調查證據,一審打上一年多是家常便飯。
在醫療、工程、智慧財產權等高度專業的領域,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都不是專家。所謂「隔行如隔山」,心臟外科的權威未必了解骨科的專業。因此,法院必須依賴外部的「專業鑑定」來釐清事實。
以醫療訴訟為例,案件通常會送到衛生福利部的「醫事審議委員會」(醫審會)進行鑑定。根據統計,一份鑑定報告從送件到完成,平均耗時約九個月到一年。如果一方對鑑定報告不滿,聲請第二次鑑定,可能又是一個九個月過去了。光是等待鑑定的時間,就可能讓案件停滯將近兩年,這還不包括前後的開庭與書狀準備時間。
理解了訴訟為何耗時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這不僅是法律的戰鬥,更是心理素質的考驗。
當您收到法院的開庭通知或對方的攻擊書狀時,心情受到影響是人之常情。然而,關鍵在於認知並接受「訴訟本就如此漫長」的現實。將每一次的開庭、每一份書狀,都視為馬拉松賽道上的一個里程碑,而非一次次的打擊。
能夠平心靜氣地與律師討論案情,理性分析對方的策略,一步一腳印地走完訴訟全程,這本身就是一種「成熟大人的表現」。您的穩定與耐力,不僅能讓您自己保持清晰的思考,更是一種無形的戰略優勢。當對方發現您已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不會因拖延戰術而自亂陣腳時,他們濫用程序或提出不合理和解條件的意願也會隨之降低。您的「氣長」,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訴訟過程中,和解或調解永遠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它可以讓您提早脫離戰場。然而,這並非唯一的出路。如果對方提出的條件極不合理,甚至「獅子大開口」,那麼屈辱地接受,未必是最好的選擇。此時,回到訴訟主戰場,相信司法程序,反而是更務實的作法。
有些人會氣憤地說:「找律師太慢了,找兄弟處理比較快!」這種想法看似瀟灑,實則極為天真且不負責任。透過非法手段解決問題,看似抄了近路,實則是將自己推入另一個更深、更黑暗的泥沼。您可能解決了眼前的金錢糾紛,卻引來了後續的恐嚇、勒索,甚至讓自己背上刑事責任。
法院的程序雖然緩慢,但它提供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一個具有最終性、強制力且可預測的解決方案。它能為混亂的糾紛劃下句點。而非法手段帶來的,卻是永無止盡的混亂與後遺症。選擇法治,就是選擇用秩序終結混亂,而非用更大的混亂來取代原有的問題。
有一句法律界的格言說得很好:「法律不保障好人,也不保障壞人,它只保障懂法律的人。」這句話並非冷酷,而是提醒我們,權利是需要自己去了解和爭取的。
面對訴訟,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將其視為一個必須處理的人生課題。在農曆新年這樣的時刻,暫時放下紛擾,與家人好好相處,讓身心得到休息。年後,我們依然要回到崗位,繼續面對挑戰。
如果您正身陷糾紛,請記得,提早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了解自身權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就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亮遠法律事務所的初衷,便是希望透過白話的分享,讓更多人懂得善用法律這個工具,為自己打造最堅實的「法律護身符」。祝福所有面臨挑戰的朋友,新的一年都能關關難過關關過,迎來順心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