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案件的證據蒐集指南

04 JUL 2025 張倍齊律師

前言:從#MeToo浪潮談起-當「該不該說」變成「如何證明」

近年來,全球性的#MeToo運動浪潮席捲台灣,從政治圈到演藝圈,無數個案的揭露,讓「性騷擾」這個議題以前所未有的力道衝擊著社會。這股浪潮帶來一個顯著的轉變:公眾的討論焦點,已從過去「這算不算性騷擾?」的定義爭辯,進化到更為核心且現實的法律問題:「我該如何證明這件事真的發生過?」

當代的社會氛圍,已普遍認知到性騷擾的定義相當廣泛,從不當的黃色笑話、對身體特徵的冒犯性評論,到令人不適的肢體接觸,都可能構成性騷擾 。然而,當加害者矢口否認,當事件發生在無人的角落,被害者的控訴往往會陷入「口說無憑」的困境。許多勇敢的發聲者,不僅要承受回憶創傷的二次痛苦,更要面對來自加害者、乃至社會大眾的質疑。光是「說出來」,本身就是一件極度不容易的事,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去重新面對那不堪的場景。

在許多引發熱議的事件中,我們看見最初否認的加害者,最終因網友、其他被害人提出的間接證據而被「打臉」。這也凸顯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當今的輿論環境下,一場沒有證據支持的指控,不僅難以在法律上站穩腳跟,甚至可能讓被害者遭受毀謗的反控,陷入更深的泥沼。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超越情緒性的憤怒與無力感,提供一份真正能賦予受害者力量的法律實戰指南。我們將深入探討,當您不幸遭遇性騷擾時,應如何冷靜、有策略地保全證據。法律訴訟的成敗,往往奠基於「證據的充分性」。律師的法律見解再精闢,若缺乏堅實的證據基礎,也難為無米之炊。本文將教您如何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串連成有力的「線」,最終編織成一張無懈可擊的「面」,讓您在捍衛自身權益的道路上,不再孤立無援。

壹、性騷擾舉證的核心難題:為何總是「公說公有理」?

性騷擾案件在法律程序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舉證的困難。許多被害人明明身心受創,卻因為拿不出具體證據而求助無門,最終只能選擇隱忍。理解這些困難的本質,是擬定有效蒐證策略的第一步。性騷擾的舉證之所以困難,主要源於其固有的幾項特性:

正因為上述種種困境,導致性騷擾案件極少存在一槍斃命的「確鑿證據」。因此,法律實務在處理這類案件時,也逐漸發展出不同於其他案件的證據審查模式。法院不再強求被害人必須提出單一、完美的直接證據,而是更看重是否能透過多樣的「間接證據」或「情況證據」,拼湊、還原出事件的樣貌。

貳、反擊的起點:律師教你如何「智取」關鍵證據

既然我們理解了性騷擾舉證的困難與法律上的應對之道,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有系統地蒐集這些看似零散,卻能匯集成強大力量的證據。蒐證的過程需要冷靜與智慧,以下我們將證據分為「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兩大類,並提供具體的行動方案。

一、直接證據:鎖定「人」與「物」的黃金時刻

直接證據雖然難得,但一旦取得,其證明力最強。因此,在事發當下或事後極短的時間內,應優先考慮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 人證:尋找最有力的目擊者

最直接的證據,莫過於有第三人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騷擾行為的發生。

(二) 物證:讓科技成為你的眼睛

在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攝影機是還原真相的利器。

二、間接證據:

在多數沒有直接人證或物證的案件中,間接證據就成為訴訟成敗的核心。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多元的間接證據,互相勾稽、印證,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讓法官相信性騷擾的事實。

(一) 數位軌跡:善用通訊軟體創造證據

這是現代社會中最容易取得也最有效的證據之一。騷擾事件發生後,您可以利用LINE、Messenger、WhatsApp或電子郵件等文字通訊工具,主動與加害者對質,藉此創造出對您有利的書面紀錄 。

(二) 秘密武器:合法錄音的正確使用方式

當您預期可能需要與加害者進行口頭對質時,錄音是一個強大的蒐證工具。然而,許多人擔心私下錄音會觸犯「妨害秘密罪」。這裡必須釐清一個重要的法律觀念。

(三) 個人紀錄的力量:別小看你的日記

許多被害人會覺得,「日記是我自己寫的,法官怎麼會信?」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事實上,一份詳細且持續的個人紀錄,在法庭上是極具價值的「佐證」。事發後,應盡快將事件的細節記錄下來,越詳細越好。

法律上的功能:雖然單獨一份日記不足以直接證明性騷擾,但它的功能在於:

1.    建立一致的陳述:幫助您在日後向主管、警察或法官陳述時,能保持事實的一致性與細節的準確性。

2.    呈現創傷的軌跡:如果騷擾是持續性的,連續的日記可以清楚呈現騷擾的模式,以及對您身心狀態的長期影響。

3.    串連其他證據:日記的內容可以與LINE對話紀錄、錄音、或證人證詞等互相參照,當所有證據都指向同一事實時,就能大幅提升您主張的可信度,這就是將「點」連成「線」的過程 。

(四) 間接人證:讓親友為你的「創傷」作證

這是法律上一個非常細膩,卻也極為有力的舉證方法。許多人以為,如果朋友或家人沒有親眼目睹事發經過,就不能當證人。這只說對了一半。

這些關於被害人「事後反應」與「身心狀態劇變」的證詞,雖然沒有直接證明騷擾行為本身,卻能強而有力地佐證被害人因該事件而遭受了嚴重的精神痛苦與損害。在民事求償的訴訟中,這是計算精神慰撫金的重要依據。

綜合上述,一個成功的性騷擾舉證,往往不是靠單一證據,而是靠多元證據的組合。

參、給被指控者的提醒:沉默不是金,不回應恐成默認

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義,因此在探討如何為被害人蒐證的同時,也必須提供一個平衡的視角:如果您是被誣告的一方,該如何自處?

社會上確實可能存在因誤解、感情糾紛或惡意報復而產生的不實指控。當您收到對方傳來類似「你昨天的行為讓我很不舒服」的訊息時,絕對不能因為覺得荒謬或不想理會而選擇「啞口無言」。在法律攻防上,沉默或不回應,極有可能被視為默認。

正確的應對方式是,立即、明確、且堅定地否認。您應該直接回覆:「我不明白妳在說什麼,我昨天並沒有對妳做出任何不當的行為,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這樣的回應,就在第一時間留下了您否認指控的書面證據。

最忌諱的是模稜兩可的回應,例如「我下次會注意」、「如果讓妳不舒服我很抱歉,但…」。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被曲解為「雖然我不想承認,但確實有做」。面對不實指控,清晰而堅決的否認,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策略。

肆、結語:勇敢發聲,並用證據捍衛你的尊嚴

回顧近期種種令人心碎的性騷擾事件,我們看見了被害者的痛苦,也看見了社會對於建立一個更尊重、更平等環境的深切期盼。證明性騷擾的過程,無疑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但絕非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請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微小的證據。如同我們一再強調的「點、線、面」的譬喻,一則LINE的對話、一段不經意的錄音、一篇深夜寫下的日記、一位朋友觀察到的情緒變化,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點」,只要有策略地去蒐集、串連,就能織成一張證明真相的「網」。

勇敢發聲需要巨大的勇氣,而讓這份勇氣得以伸張的,正是堅實的證據。法律,當被正確地運用時,是保護弱者、實現正義最有效的工具。

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正深陷性騷擾的困境,苦於不知如何蒐證或主張權利,請不要獨自承受。亮遠法律事務所的張倍齊律師,專精於處理此類案件,能為您提供專業、保密且具體的法律策略。歡迎隨時聯繫我們,讓法律成為您最堅實的護身符。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
FB臉書粉專SpotifyApple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