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鑑定:費用、時間與風險,提起訴訟前您不可不知的隱藏成本

25 AUG 2025 張倍齊律師

前言:訴訟的隱藏關卡—您所不知的「鑑定」成本

許多人下定決心、聘請律師提起訴訟後,常會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關卡:法官告知,您的案件需要進行「鑑定」。這兩個字不僅陌生,更可能代表著一筆遠超乎想像的開銷。一般民眾往往只注意到裁判費與律師費,卻忽略了鑑定這項可能動輒數十萬、甚至更高的「隱藏成本」。

「鑑定」是現代司法為了發現真相而設的重要制度,但它所伴隨的,不僅是高昂的金錢支出,更包含漫長的時間等待與複雜的程序風險。若未能事先妥善評估與規劃,這項本應是追求正義的工具,反而可能成為拖垮整個訴訟的沉重負擔。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訴訟鑑定的全貌,從法律依據、常見類型、實際費用與時程,到潛在的訴訟風險與應對策略,提供一份清晰、完整的指南,助您在踏入法庭前,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壹、什麼是「鑑定」?為何我的官司需要它?

一、 鑑定:借助專家的眼睛,看見法律之外的真相

(一) 為何法官、檢察官也需要專家協助?

訴訟的核心在於「認定事實」,而法官與檢察官雖然是法律專家,卻非全知全能。當案件爭點涉及法律以外的特定專業知識時,例如建築結構是否安全、醫療手術是否符合常規、簽名筆跡是否為偽造,法官無法單憑自身知識做出準確判斷。

此時,就需要借助「鑑定」程序。鑑定是由具備特定學識經驗的專家或機關,運用其專業知識與技術,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檢測、分析與判斷,並提出專業意見,以輔助法院釐清事實。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分工日益複雜,知識產權、醫療糾紛、環境污染等案件層出不窮,使得鑑定在現代訴訟中扮演的角色愈發不可或缺。可以說,訴訟中需要鑑定的可能性,比一般人想像的要高得多。

(二) 鑑定報告在訴訟中的角色與法律依據

鑑定人或鑑定機關完成分析後所提出的書面文件,稱為「鑑定報告」或「鑑定意見書」,這在法律上屬於一種重要的「證據方法」。法院會將鑑定報告作為判斷事實的重要參考依據。

我國的訴訟制度對鑑定有明確的規範:

1.民事訴訟:相關程序主要規定於《民事訴訟法》第324條至第340條,內容涵蓋鑑定人的選任、權利義務、拒卻及鑑定程序等 。

2.刑事訴訟:相關程序則規範於《刑事訴訟法》第197條至第211條,近年更有重大修正,大幅強化了當事人的程序權利 。

貳、常見的鑑定類型與費用:從車禍、醫療到房屋漏水

不同類型的案件,其鑑定單位、費用與程序天差地遠。以下針對幾種最常見的鑑定類型進行說明。

一、 車禍事故鑑定:釐清肇事責任的關鍵第一步

當事人若對警方初步分析研判表(俗稱初判表)的內容不服,可向各縣市的「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聲請鑑定,以釐清肇事責任的歸屬。

二、 醫療糾紛鑑定:判斷醫療疏失的艱鉅挑戰

醫療糾紛因涉及高度專業的醫學知識,幾乎所有案件都必須透過鑑定來判斷醫師的處置是否具有過失。

(一) 鑑定單位與費用

最主要的鑑定單位是衛生福利部的「醫事審議委員會」(簡稱醫審會),此外,法院也可能囑託台大、榮總、長庚等大型教學醫院進行鑑定。

若案件進入訴訟程序,由司法機關囑託醫審會進行鑑定,目前原則上是「免費」的,當事人不需繳納費用。然而,這僅限於司法囑託醫審會的特定情形,若當事人自行委託其他單位進行鑑定或專家諮詢,仍需支付費用。

(二) 「醫醫相護」是真的嗎?鑑定公正性的探討

許多民眾在面臨醫療訴訟時,最大的疑慮便是「醫醫相護」。這個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但制度設計上已試圖處理此問題。

為了避免偏頗,《醫事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規定,委員會成員中,法學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的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這樣的設計旨在引入外部監督觀點,確保鑑定結果不完全由醫療界內部決定。然而,這也引發了另一種質疑:讓非醫療專業者參與判斷複雜的醫療行為,是否反而削弱了鑑定的「專業性」?部分法院判決便曾對此提出疑義,認為由醫療專家佔少數的委員會以多數決方式做成結論,其鑑定意見是否仍可被視為純粹的「專家」意見,值得商榷 。

這也揭示了醫療鑑定制度中,在追求「公正性」與維持「專業性」之間,存在著深刻且不易解決的矛盾。

三、 工程鑑定:為房屋瑕疵與漏水問題提供科學證據

舉凡房屋漏水、海砂屋、建案瑕疵、鄰損等爭議,都需要透過工程鑑定來釐清原因、責任與修復方式。

四、 其他專業鑑定

除了上述類型,訴訟中還可能涉及不動產估價(如分割共有物、計算瑕疵減損價額)、筆跡鑑定(如遺囑真偽)、智慧產權侵害鑑定等,皆需委由相應的專業人士或機構進行,其費用亦依案件複雜度而定。

參、鑑定的真實成本:不只是錢,還有時間與訴訟風險

鑑定所耗費的成本,絕非僅有帳面上的數字。當事人必須有心理準備,面對金錢、時間與程序風險的三重考驗。

一、 金錢成本:一場鑑定,真的比律師費還貴?

(一) 各類鑑定費用與時程一覽表

常見鑑定類型比較表

鑑定類型 主管/鑑定單位 預估費用 (新臺幣) 預估時程 備註/費用依據
車禍事故鑑定 各縣市車鑑會 3,000元 約 2 個月 覆議費用為 2,000元
醫療糾紛鑑定 衛福部醫審會 司法囑託原則上免費 6 至 9 個月以上 時間可能因案件複雜度及二次鑑定而更長
工程/漏水鑑定 各地土木技師公會等 20萬至數十萬元不等 依個案複雜度而定 費用依鑑定項目、面積、戶數計算,差異極大
不動產估價 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依標的物價值及案件複雜度而定 依個案而定 費用通常與估價金額有一定比例關係

(二) 鑑定費用由誰負擔?「暫墊」與最終分擔原則

在訴訟中,鑑定費用通常由聲請鑑定的一方,或法院指定的應負舉證責任的一方先行「暫墊」。這筆費用會被列為「訴訟費用」的一部分。待判決確定後,再依據勝敗結果決定最終由誰負擔。若一方全部勝訴,則由敗訴方全部負擔;若雙方各有勝敗,則依法院裁定的勝敗比例分擔。

二、 時間成本:為何一份報告要等九個月?

(一) 醫療鑑定的漫長等待與其影響

如前表所示,醫療鑑定的時間成本尤其驚人。一份醫審會的鑑定報告,從受理到完成,等待九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是常態。

(二) 反覆鑑定的訴訟時程黑洞

更可怕的是,鑑定並非一次就能解決問題。若第一份鑑定報告內容不清、有所疏漏,或一方當事人提出有力質疑,法院可能裁定進行「補充鑑定」或「二次鑑定」。一個案件鑑定五次,每次耗時九個月,光是鑑定就花費了近四年時間。訴訟時程一旦陷入這種反覆鑑定的黑洞,將會嚴重消耗當事人的時間與金錢。

三、 訴訟風險:鑑定報告不保證是「萬靈丹」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做了鑑定,就能真相大白,但鑑定本身也充滿了變數與風險。

(一) 鑑定單位怎麼選?當事人之間的角力

通常是:「我不信任你選的,你也不信任我選的」。在選任鑑定單位時,雙方當事人常因立場對立而難有共識。雖然《民事訴訟法》第326條規定,當事人可合意指定鑑定人,但法院仍有最終決定權,若認為人選不適當可不予採納。當雙方僵持不下時,最終只能由法官指定,但法官的選擇也未必能讓雙方都信服,進而為後續的爭議埋下伏筆。

(二) 當鑑定報告不如預期,該如何應對?

鑑定結果對己方不利時,並不代表全盤皆輸。一份看似權威的鑑定報告,仍可能存在瑕疵。此時,經驗豐富的律師會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檢視與攻擊:

(三) 挑戰鑑定結論的法律途徑

若鑑定報告確實存在瑕疵,可循以下途徑尋求救濟:

1.聲請覆議:主要適用於車禍鑑定,對鑑定會的意見有異議時,可向覆議委員會申請一次覆議 。

2.聲請補充或重新鑑定:在訴訟中,可具狀向法院說明原鑑定報告的瑕疵,並聲請命原鑑定單位補充說明,或另行委託其他單位重新鑑定。

3.聲請再審:這是在判決確定後的非常救濟手段。若事後發現鑑定人故意為虛偽陳述(偽證),並經刑事判決確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規定,可作為提起再審之訴的理由,尋求翻案的機會。

更深一層來看,高昂的費用與漫長的時程,也可能讓鑑定程序被當作一種訴訟策略。資源充足的一方,可能利用反覆聲請鑑定或質疑鑑定程序,來拖延訴訟、消耗對方的資源與心力,逼迫資源較少的一方妥協或放棄。這種將程序「武器化」的風險,是當事人在決定是否啟動鑑定前,必須與律師深入討論的現實問題。

肆、啟動鑑定前,律師給您的三點策略性建議

面對複雜且高風險的鑑定程序,倉促行事絕非明智之舉。在決定是否聲請鑑定前,建議您與律師共同思考以下三點:

一、 冷靜評估:這筆鑑定費花得值不值得?

進行一場務實的成本效益分析。考量鑑定的預估費用、時間成本與潛在風險,對比您希望透過訴訟實現的目標(例如,求償金額)。這筆錢投入後,是否真的能帶來相應的訴訟利益?有時,尋求和解或調解,可能是更符合經濟效益的選擇。

二、 全盤規劃:將鑑定成本納入整體訴訟策略

切勿將鑑定視為一個獨立的環節。它必須被整合到整體的訴訟策略中。這意味著您需要在起訴之初,就將鑑定的可能性與費用納入財務規劃,並針對鑑定結果的各種可能(有利、不利或模稜兩可),預先擬定好應對方案。

三、 尋求專業:讓律師為您導航複雜的鑑定程序

鑑定程序的成敗,極大程度取決於專業的法律操作。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能在這場硬仗中為您提供關鍵協助:

結語:讓「鑑定」成為您的致勝武器,而非訴訟路上的絆腳石

訴訟中的「鑑定」是一把雙面刃。它既是揭開專業領域謎團、發現真相的利器,也可能是一場耗費鉅資、曠日廢時的訴訟豪賭。其高昂的費用、漫長的等待與不可預測的風險,使其成為訴訟路上最需要謹慎應對的關卡之一。

然而,挑戰也意味著機遇。透過事前的全盤規劃、務實的成本評估,以及最重要的——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您就能將這個潛在的絆腳石,轉化為鞏固案件事實、說服法官的致勝武器。在亮遠法律事務所,我們不僅理解鑑定程序的複雜性,更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為您在每一個環節提供最專業的法律支持,確保您的權益獲得最大保障。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
FB臉書粉專SpotifyApple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