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UG 2025 張倍齊律師
許多人以為,一旦買到俗稱的「海沙屋」,就理所當然可以解除房屋買賣契約。然而,在法律實務上,情況並非如此絕對。本篇文章將由張倍齊律師為您深入解析海沙屋的法律認定、相關標準、您可主張的權利,以及為何「解約」並非唯一或必然的選項,並提醒您務必注意法律時效,以保障自身權益。
「海沙屋」並非正式的建築或法律用語,它泛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誤用或刻意使用未經處理的海沙來拌合混凝土所建造的房屋。正常情況下,建築應使用河沙。海沙之所以會造成問題,是因為其含有過量的「氯離子」。
(一) 短期影響:
氯離子與混凝土中的物質發生化學作用後,會滲出白色的結晶物,形成俗稱的「壁癌」。
(二) 長期影響:
由於混凝土中的氯離子濃度過高,會導致內部鋼筋腐蝕、體積膨脹。鋼筋膨脹會撐裂混凝土結構體,產生裂縫,進而對房屋的結構安全造成嚴重疑慮。因此,無論沙子是否直接取自海邊,關鍵在於混凝土中的氯離子含量是否過高。
在法律上,海沙屋通常被認定為房屋存在「物之瑕疵」。這是因為其對居住安全構成潛在或實質的威脅,即使初期沒有立即危險,隨著時間推移,鋼筋鏽蝕程度會加劇,嚴重影響居住安全。
隨著社會對建築結構安全的日益重視,氯離子含量的標準也越來越嚴格:
(一) 民國83年: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首次發布規定,一般鋼筋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不得高於每立方公尺0.6公斤。
(二) 民國87年:標準更趨嚴格,要求不得超過每立方公尺0.3公斤。
(三) 民國104年:標準再次收緊,規定不得超過每立方公尺0.15公斤。
由此可見,法律對建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當您買到氯離子含量過高的房屋時,法律上可主張的權利包括:
儘管氯離子含量超標,但這不代表您就一定能成功解除契約。法院在判斷是否同意解約時,會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尤其仰賴專業鑑定報告:
法院認為,契約之所以能解除,是因為契約基礎已不存在,例如房屋因重大瑕疵導致無法正常使用,或安全上有重大疑慮。此時,若鑑定報告認定房屋無法透過修補、補強等方式達到正常使用狀態,法院才會同意解約。
在海沙屋案件中,法院通常會委請土木技師公會或建築師公會進行鑑定。鑑定人會進行抽樣檢測氯離子含量,並進一步評估房屋是否因海沙問題而無法修補,以及鋼筋腐蝕的嚴重程度。
實務上曾發生氯離子超標的海沙屋案件,法院最終卻未同意解約,僅判決減少價金。這是因為鑑定報告可能顯示,該房屋透過修補或補強後仍可繼續使用。法院會認為,若能修補,則解約顯然「太過」,僅能同意減少價金,以平衡買賣雙方的對價關係。
在房價持續上漲的市場中,買方即使買到海沙屋,也可能不願解約。因為解約意味著退還房屋,而房屋的現值可能已遠高於當初的買價。此時,買方通常會傾向於要求減少價金,而非解約。減少價金的計算基礎,是依據買賣當時房屋因瑕疵所減損的價值,而非事後房價漲跌的影響。
在主張房屋瑕疵擔保責任時,法律設有嚴格的時效規定,請務必留意:
由於法律時效的認定較為複雜,且不同權利可能有不同的時效規定(例如債務不履行),張倍齊律師強烈建議您,一旦發現房屋有任何異狀,應立即諮詢專業律師,切勿拖延,以免錯失主張權利的黃金時機。法律時效一旦錯過,即使您再有道理,也可能無法獲得法律的保障。
買到海沙屋確實令人困擾,但了解法律上的權利與限制至關重要。並非所有海沙屋都能成功解約,法院會依據專業鑑定報告與個案情況綜合判斷。及時尋求法律專業協助,才能確保您的權益獲得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