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SEP 2025 張倍齊律師
您可能常在財經新聞中聽到「鷹派」與「鴿派」這兩個詞。當美國聯準會或我國中央銀行要決定利率政策時,媒體總會分析官員們的立場。所謂的「鷹派」,通常主張採取強硬手段,例如透過升息來抑制通貨膨脹;而「鴿派」,則傾向採取溫和態度,例如以降息來刺激經濟景氣。
這套有趣的分類,不僅適用於國家大政,更能精準地描繪出我們在面對衝突或協商時的姿態。請您不妨思考一下:在面對爭議時,您是傾向寸步不讓、積極進取的「鷹」,還是偏向尋求共識、保持和諧的「鴿」?
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深刻地影響著您人生的重大談判結果。無論是處理複雜的離婚協議,或是簽訂攸關企業命脈的商業合約,理解鷹派與鴿派的思維,並懂得如何靈活運用,正是從談判中脫穎而出、贏得全局的關鍵。
當我們將這套框架應用於法律協商時,其核心精神依然不變。
為了讓您更清晰地理解兩者差異,我們可以透過下表進行對比:
場景 | 鷹派策略與心態 | 鴿派策略與心態 | 潛在風險/結果 |
---|---|---|---|
央行貨幣政策 | 強勢升息控制通膨,即使可能犧牲短期經濟成長。 | 溫和降息刺激經濟,即使可能面臨通膨壓力。 | 鷹派: 經濟衰退。 鴿派: 通貨膨脹失控。 |
離婚協商 | 爭取所有有利條件(如高額違約金、限制性探視),不惜訴訟。 | 願意在財產或探視細節上讓步,以換取監護權與和平離婚。 | 鷹派: 談判破裂,進入曠日廢時的訴訟,結果未必有利。 鴿派: 可能放棄部分應得權益。 |
商業合約談判 | 要求嚴苛的履約保證、高額懲罰性違約金,將所有風險轉嫁對方。 | 優先考慮促成交易、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條款上保持彈性。 | 鷹派: 交易告吹,嚇跑合作夥伴。 鴿派: 公司可能承擔過高風險。 |
法律協商,特別是進入法院程序的「訴訟調解」,與一般的商業談判有一個根本性的差異:法官的存在。
在商務談判中,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最多就是交易告吹。但在訴訟調解中,如果調解不成立,案件將會回到同一位法官手上進行審理判決。這意味著,法官不僅是中立的協調者,更是潛在的最終裁判者。
雖然基於「調解內容保密原則」,任一方在調解中所提出的方案或讓步,不得作為日後判決的基礎。然而,法官也是人,在調解過程中,他會觀察雙方的態度是理性溝通,還是蠻橫無理。這種印象,雖然不會成為直接證據,卻可能無形中構成法官的「心證」,尤其在涉及情感與人性的家事案件中(如離婚、子女監護權),影響更為深遠。一個在調解中展現出無理取鬧、寸土不讓的鷹派當事人,很難讓法官相信他在未來會是個願意為子女利益著想的友善家長。
我們常說,離婚談判,是許多人一生中會遇到最複雜、最煎熬的前三大談判之一。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一份看似簡單的離婚協議書,背後牽動的是無數錯綜複雜的議題:
面對如此龐雜的議題,協商的本質必然是「折衷」與「妥協」。不可能有一方能在所有項目上都佔盡優勢。
在極度受傷與憤怒的情緒下,許多當事人會採取極端的鷹派立場。他們會要求律師在協議中加入極其嚴苛的條款,例如:「對方遲到一分鐘歸還小孩,就要支付懲罰性違約金100萬元」、「對方未經我同意帶小孩出國,就要支付200萬元」。
這些條款看似捍衛了自身權益,但我們必須反問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既然關係已經走到盡頭,對方為什麼要接受您這些「霸道總裁」式的條款?
如果對方也是鷹派,結果就是僵持不下,協議根本簽不成。最終,雙方只能對簿公堂,將所有問題交由法官裁決。這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心力,最終的判決結果也充滿不確定性。您可能為了爭取一個不切實際的違約金條款,反而失去了在協商中原本有機會拿到的監護權。
這正是鷹派思維最大的陷阱,誠如一句老話:「什麼都想拿,最後很有可能就什麼都拿不到。」
這種鷹派與鴿派的拉鋸,不僅出現在法庭,更頻繁上演於企業內部。
在公司裡,最常出現意見對立的,往往是代表「鷹派」的法務單位,以及代表「鴿派」的業務單位。
法務人員的天職,是為公司把關風險。他們會鉅細靡遺地審查合約,挑出任何對公司不利的條款,並主張增加履約保證、提高懲罰性違約金,以確保對方能確實履行義務。
然而,站在第一線的業務人員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擔心,法務提出的條件過於嚴苛,會嚇跑客戶,讓即將到手的訂單告吹。他們的心聲往往是:「這樣搞,我們這一單不用接了,沒有人要跟我們做生意!」
身為律師,我們的職責是從法律角度出發,為客戶指出所有潛在的風險,並提供保障權益的方法。但客戶需要理解的是,律師的提醒,不代表您必須如此強硬。
如果合約的每一個細項都要加上懲罰性違約金,對方若不是完全沒有選擇,就是會反過來要求您也承擔同等的嚴苛義務,最終導致協商破局。
有時候,契約的藝術在於「策略性的模糊」。律師甚至可能故意將某些次要條款寫得稍微有彈性,保留日後協商的空間。因為我們深知,沒有任何一份合約能涵蓋未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文字永遠有其極限。律師無法保證一份協議百分之百不會產生爭議,但我們的目標,是為您規避掉最大、最致命的風險。
看清了鷹派與鴿派的利弊後,我們該如何在談判中自處?答案是,成為一個懂得審時度勢、策略性運用不同姿態的「鷹鴿派」。
這是所有談判策略中最核心的一步:清楚知道自己「最在乎」的是什麼。
在開始談判前,請先為您的目標排序。在離婚協商中,您的首要目標是取得單獨監護權嗎?還是盡快拿到一筆財產好展開新生活?在商業合約中,是確保產品能準時交貨最重要?還是價格的優惠幅度?
當您釐清了什麼是「必要目標」、什麼是「可協商目標」、什麼是「可放棄目標」後,您就能將心力與籌碼集中在最關鍵的戰場上,而不是在所有枝微末節上都堅持己見,最終因小失大。
許多客戶會對律師有錯誤的期待:「律師,我找你就是要你夠強硬,捍衛我的權益,甚至把對方電到講不出話來!」
然而,一個優秀的律師,其價值不在於盲目的攻擊,而在於成為您理性的策略顧問。我們的職責,是為您分析全局,告訴您在某個議題上採取鷹派立場可能獲得什麼、又可能失去什麼;採取鴿派立場,又能換來什麼樣的善意與機會。我們會為您擘劃出不同的路徑與選項,並分析其利弊得失。
但最終,拍板做決定的,是您自己。因為只有您最清楚,什麼樣的結果才最符合您的人生或商業利益。
有效的談判,從來不是比誰在會議室裡最大聲、最兇悍,而是比誰最聰明、最有策略。
在協商過程中,適時地釋放善意、做出策略性的退讓,並非軟弱的表現。它可能是一種經過算計的交換,是用一個您比較不在意的條件,去換取對方在您核心目標上的妥協。這就像戰場上計畫性的撤退,是為了贏得整場戰爭的勝利。
在談判桌上,真正的贏家不是從不讓步的鷹,也不是一味妥協的鴿,而是懂得何時展翅、何時收翼,最終飛向自己最重要目標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