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SEP 2025 張倍齊律師
法律訴訟的過程往往複雜且漫長,而律師所撰寫的書狀,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一紙法律文件,更是影響案件走向與最終結果的關鍵。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判斷一份律師書狀的優劣,如同評估醫師手術的高明與否,由於缺乏專業背景知識,往往難以明確判斷其品質高低。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當事人只能被動接受。本文旨在提供實用的觀察方向,協助當事人理解律師書狀的精髓,並學習如何與律師有效配合,使書狀能更完整、精準地呈現訴求,共同爭取最佳的訴訟結果。
書狀與筆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律師所撰寫的書狀,更是訴訟程序中的核心環節。一份優良的書狀,能夠清晰地闡述案情、提出有力論證,進而影響法官的心證。
許多當事人常有「書狀頁數越多代表律師越認真」的迷思。然而,這種觀念並不完全正確。一份書狀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其篇幅多寡,而在於內容的精準度與策略性。有時,過於冗長的書狀可能只是堆砌不相關的判決或充斥著不得要領的敘述,反而顯得臃腫,未能有效聚焦案件核心。
(一) 書狀內容的精準與要點掌握
書狀撰寫的真正關鍵在於能否精準抓住案件的核心爭議點,並將當事人欲傳達的重點,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現。專業的律師會從當事人提供的眾多資訊中,篩選出在法律上「能夠撼動法官心證的重點」。例如,當事人可能陳述了十件相關事項,但律師在評估後,可能僅選擇其中兩三件最關鍵、對訴訟最有影響力的部分寫入書狀。此種專業篩選並非敷衍,而是高度專業的策略性判斷。
這種資訊的篩選與提煉,反映了律師角色不僅是單純的資訊轉述者,更是策略性的「資訊過濾與提煉者」。律師的專業價值體現在能夠將當事人複雜且可能帶有情緒的陳述,轉化為具備法律效力、直指核心的論點。這種「裁剪」旨在避免冗餘資訊分散法官注意力,甚至避免提供可能被對方攻擊的弱點。透過這種精準的內容管理,不僅能節省法庭時間,更能有效聚焦爭點,提高訴訟效率與勝訴機會。這也幫助當事人理解律師工作的專業性,建立對律師判斷的信任,並將律師定位為訴訟策略的共同制定者,而非單純的代筆人。
(二) 判決引用的智慧:避免流於形式
在書狀中引用判決或判例,若能「切中本案的要點」,並讓法官了解關鍵爭議的前例處理方式,則非常有幫助。然而,若只是每次起訴書都會貼上的「制式判決」,或只是常見的「力稿」,對於有經驗的法官、檢察官或律師而言,其影響力甚微,甚至顯得書狀「擁腫」,缺乏實質作用。
法律判例的引用,其價值在於「精準適用」而非「數量堆疊」。律師引用判例的智慧,體現在其對案件事實的深刻理解,以及從浩瀚法條與判例中,精準篩選出與本案爭點高度相關、能有效支持己方論點的案例。這種精準度不僅展現律師的法學功底和分析能力,更能有效引導法官的思維,避免將書狀變成無意義的法條堆砌。制式引用則可能反映律師缺乏對案件的深入分析,或僅為填充篇幅,反而削弱了書狀的說服力。這提示當事人,律師的專業價值不僅在於「知道」多少法律知識,更在於「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以策略性思維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利益。
律師與當事人的有效溝通,是確保書狀精準、訴訟順暢的基石。這種溝通應是雙向的,當事人應盡量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傾聽律師的專業考量。
(一) 律師的專業篩選與取捨
律師在書狀內容上會有所取捨,這通常是基於訴訟策略的考量。例如,某些當事人認為重要的細節,律師可能考量「不講還比較好,講了反而被對方攻擊」,因此不寫入書狀。如果律師能明確告知當事人為何某些資訊被篩選或排除,例如「只有第三件跟第五件比較重要,因為它是在訴訟上是能夠撼動法官心證的重點」,當事人就能理解律師的考量,避免心中產生疑惑。
律師對內容取捨的「透明化溝通」,是建立當事人信任、化解潛在疑慮的關鍵。在法律訴訟中,當事人往往對案件充滿情感與細節,難以分辨法律上的輕重緩急。律師的專業職責不僅是做出正確的策略判斷(例如裁剪掉不利或無關的資訊),更重要的是「解釋」這些判斷背後的法律邏輯和潛在風險。這種透明的溝通能有效管理當事人的預期,將潛在的疑慮轉化為理解與信任,避免因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誤解和不滿。這強調了律師作為「諮詢者」的角色,不僅提供法律服務,更提供專業的「解釋服務」,這對於維持長期的客戶關係至關重要。
(二) 當事人完整表達與理解律師考量
當事人不應「心裡覺得怪怪的又不好意思講」,而應「盡量盡量把你的想法講出來」。因為有些當事人認為重要的事,在律師聽過解釋後,可能發現確實與案件有關聯。溝通的意義在於雙方都能表達並傾聽。如果當事人只顧自己講,不願聽律師的解釋,則失去了溝通的意義。
當事人的「主動且開放的溝通」是律師全面掌握案情、避免遺漏關鍵資訊的必要條件。當事人是案件事實最直接的經歷者和提供者。律師的專業判斷固然重要,但如果當事人未能充分表達其認為重要的所有細節,或未能理解律師的策略性考量,可能導致律師無法獲得完整的資訊拼圖,進而影響書狀的全面性和說服力。這種雙向的、開放的溝通模式,確保了資訊的完整傳遞與策略的共同理解,是避免錯失關鍵證據或論點的防線。這賦予當事人在訴訟中更積極的角色,強調其對案件成功的貢獻,而非僅僅是被動的委託人。
律師建議,當事人最好也能審閱律師所撰寫的書狀草稿。這並非要增加當事人的負擔,而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案件,提升勝訴機會。
透過審閱書狀,當事人能清楚了解訴訟目前進行到哪個階段,雙方爭執的重點為何。這有助於當事人對整個訴訟過程有更全面的掌握,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訴訟往往是漫長且壓力巨大的過程,民事訴訟可能歷時一年甚至兩年,而醫療或工程訴訟可能更久更複雜。當事人對案件進度的不了解,容易產生焦慮感和失控感。透過定期審閱書狀,當事人能具體看到律師的工作成果,理解案件的推進,從而有效管理心理預期,降低不安情緒,並強化對律師專業能力的信任。這項益處不僅關乎法律策略,更關乎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和對法律服務的整體滿意度,有助於建立更穩固的客戶關係。
當事人可藉由審閱書狀,確認律師是否正確理解了自己所陳述的案情與訴求。有時當事人講述的內容,律師雖已接收,但轉化為書狀文字時可能出現偏差,導致「我的意思不是這個啊」的情況。審閱能及時發現並糾正此類問題。語言文字的轉換和解讀存在固有風險。當事人對案件的描述,可能帶有個人理解和情感色彩,律師在將其轉化為法律語言時,即使專業,也可能因理解偏差而導致書狀內容與當事人原意產生細微差異。這種差異若未及時糾正,可能導致訴訟策略偏離當事人真實目標,甚至在法庭上造成不利。審閱書狀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校對點」,確保律師的法律論述與當事人的真實意圖完全同步。這項益處強調了律師對客戶「忠實義務」的實踐,確保了代理的精準性,也避免了因溝通落差而產生的潛在法律風險。
審閱書狀草稿有助於激發當事人「靈感」,回想起討論時未提及但重要的細節或論點,進而向律師補充,使書狀內容更為完善。大多數律師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建設性補充意見,通常會「虛心接受」,並願意理性溝通其可行性,而非拒絕。人類記憶和思維的運作方式決定了,在口頭溝通時,某些細節可能因情境或聯想不足而未被提及。當當事人看到經過結構化、法律化的書狀時,其思維會被引導至更具體、更聚焦的點上,從而激發出新的記憶或聯想,發現之前被忽略但可能對案件至關重要的資訊。這種「靈感」是當事人對自身案件最深刻、最細緻了解的體現,是律師單方面無法完全獲取的寶貴資源。律師的虛心接受,則體現了專業上的開放性與對最佳結果的追求。這項益處強調了當事人在法律程序中的「主體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法律服務從單向提供轉變為雙向共創,極大化了書狀的說服力。
律師與當事人的關係,應是一種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即使委任了律師,當事人仍應積極參與,共同將書狀呈現得盡善盡美,以期在訴訟中獲得勝訴的結果。
律師與當事人的有效溝通,是確保訴訟順暢、避免「卡關」的關鍵。訴訟往往耗時且複雜,若雙方無法建立順暢的溝通模式,不僅會影響效率,更可能導致案件進展受阻,甚至影響最終結果。因此,持續且開放的對話至關重要。
當事人透過參與書狀審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律師對案情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其訴求的理解深度。這種透明化的過程,有助於建立當事人對律師專業判斷的信任。信任並非盲目,而是建立在理解與確認的基礎之上。
律師與當事人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為當事人爭取最有利的訴訟結果。透過上述的合作模式,當事人與律師能夠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隊,共同將案情完整呈現,影響法官心證,最終達成勝訴的目標。這種協同作用,將極大化案件的成功機會。